可能,我们身边都会有这样的人,他们习惯说这样的话:等我有钱了,我就怎样怎样;

等我成功了,我就如何如何;

如果我结婚了,可能会更幸福吧;如果我升职了,也许更受欢迎吧;

……

他们喜欢给自己的人生加上很多“如果”添上许多假设,让自己沉浸在某种幻想里,仿佛真的有一个更加美好的自己在对他翘首以待。可是,时间转动一个华丽的舞步,在他人生的岁月里走上一圈。

却发现:他,始终是那个他,不增不减,不改不变——始终活在“如果”里的那个他。

你不能只靠“如果”来过自己的人生 – 杨思远

“如果”的背后,藏着对自我的不接纳

在银行工作、长得一般、业务凑合、有老婆孩子,勤勤恳恳养家糊口,不爱说话。

但如果开口说话,说的话也多半无趣无味,总之,这是一个在任何社交场合都不起眼的人。你身边肯定的有这样的人,或者你本身也是这样人,对吧?

这个人接下来会是什么样的命运呢?在毛姆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里,这个名为查尔斯的男人,在饭桌上留下了一张“晚饭准备好了”的便条,便离开了17年的妻子和两个孩子,拿着100块钱。

只身前往巴黎,去学画画了。

故事显然没有结束,查尔斯追求梦想的日子并不顺利,他在巴黎贫困交加,在离家出走后的第15年,他身患麻风病,双目失明,死在了太平洋上的一个小岛上。

这是那个生活不如意的男人,在小说里的命运。

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生活不如意的人,他们虽然不至于将自己真的流放到某个太平洋的孤岛。

但是他们却无意中将自己与外界隔离。

张小北找到我的时候,已经两个月没有出门,而且经常思考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

她说她常常想“不如死了算了”。

是的,她抑郁了。在我们咨询的过程当中,我问她为什么不和朋友联系,为什么不出门?她沉默了一会儿,然后静静地说:“我觉得好像和朋友们没什么好说的啊……

而且,好像其他人的生活过得都挺好的,不像我,什么都乱七八糟……”。

张小北口中的“乱七八糟”,指的是如今33岁的自己,既没有婚姻,也没有爱情,而工作呢,就是一个公司的普通职员,连个中层领导都没混上,这让她自己觉得“很挫败,感觉自己真的糟糕透顶”。

眼下的张小北,是不是很像《月亮与六便士》里面的那个查尔斯?

他们都普通平凡,他们都对眼下的生活充满不满……

不同的是,查尔斯通过出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张小北则将自己置身于各种“如果”:“如果我结婚了,可能我会更快乐一些吧;如果我升职了,可能我就更愿意和朋友们联系了吧……”

张小北的每一次“如果”实际上都链接着她的每一个“理想自我”,她希望自己活成那个样子,而非现在这个样子,也就是说,“如果”的背后,本质上来说,藏着对自我的不接纳。

你不能只靠“如果”来过自己的人生 – 杨思远

糟糕的现在,源于内在的冲突

张小北用隔离的方式逃避的“现实”,真的有那么糟糕吗?做着一份朝九晚五、不好不坏的工作,下了班回家后追追流行剧,虽说没有婚姻和爱情,但也享受着自由和自在。

张小北口中“糟糕的生活”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阐述。

这样的生活,真的很差劲吗?

也许没有,也许这是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正在过的一种生活。

但为何偏偏只有张小北为此深感不满,甚至由此抑郁呢?

因为张小北的内心,住着深深的渴望:渴望自己优秀。看到这儿,你也许会笑,你会说:“谁不渴望优秀?” 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自己能够变得更好,渴望能够过上一种更加理想的生活。

但是张小北和大多数人的区别在于,面对无法实现的理想生活,选择了截然不同的态度: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理想生活如果能够实现,这当然是最好不过。

但是如果没有实现。(励志语录网:www.lz16.cn)

也能觉得眼下的生活还不错,至少还可以追追流行剧,唱唱流行歌。

可对于张小北而言,她是无法接纳理想生活没有实现的,她总是习惯用不满的视角,去审视自己现在的生活,然后从中发现各种粗鄙和不堪,继之,再狠狠地指责造成这个糟糕现状的元凶——她自己。

这就是张小北千疮百孔的内心:一方面,她渴望用优秀去证明自己的价值;

而另一方面,她又无时无刻不在挑剔自己、攻击自己。

这就好像有两个小人,住在了张小北的体内,一个拼了命地往前跑,一个在后面追着骂。

这两个小人,就是两股冲突。

耗尽了张小北内在的能量,以至于她没有更多的能量,去实现理想中的生活。

理想生活无法实现--代表自己没有价值--拼命攻击自己否定自己--能量匮乏无法实现理想生活

张小北就这样,由于内在自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张小北想从这个怪圈里逃出来,她想摆脱各种被“如果”封印的生活,但是她很绝望,她不知道自己到底该怎么做。

你不能只靠“如果”来过自己的人生 – 杨思远

看见自己的价值,才能摆脱“如果”的生活“我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儿?我到底该怎么样,才能过上自己理想的生活?”这是张小北一直渴望找到的答案。

我没有正面回答她这个问题,而是反问了另外一个问题:“从你出生到现在,请仔细回想一下:你在什么时候,感觉到自己过上了让你满意的生活?”

张小北听到我这个问题,没有作答,而是在想了一会儿之后,默默地流泪了。

她后来说,她发现自己好像从来就没有过上过满意的生活。

在张小北的记忆里,她的童年生活,家庭充满了战火,父母常年吵架。在她6岁那年,不知道是为了躲避家庭的争吵,还是嫌弃她是个女孩儿,张小北的父亲离开了家,是她的母亲一把手把她拉扯大。

而在对她的抚养过程中,母亲常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如果你是个男孩,可能一切就不一样了”。

“如果你是个男孩”,看似毫不起眼的一句话,却完完全全一丝不剩地剥夺了张小北的内在价值,她从潜意识里深深地相信:我不值得被爱、我不够好、家里发生的一切,都是我的责任。

带着这个深入骨髓的信念,张小北就再也没有过上满意的生活,因为她的潜意识觉得自己不配。

也不值得过上好的生活。

但是,与此同时,张小北也像所有的孩子一样,渴望的父母的认同。

她的潜意里会想:“如果我变得很优秀,也许父母就会爱我了,也许生活就会变得更好了”。

可是,张小北追寻的这个“如果”是不会实现的,因为在现实中,父母对她造成的伤害已经成为既定的事实,无论多少个“如果”发生,这个事实都不会改变。

想要打破对“如果”生活的寻求。

最重要的,就是要摆脱“我不够好,我没价值,一切都是我的错”这样根深蒂固的错误认知。

张小北,或者如张小北一样的所有人都应该知道的是:不管你有没有变得足够优秀。

你都值得被爱,至少,值得被很努力的自己去爱。

当我们学会看见自己的价值,学会从内心深处去承认自己值得被爱,那股攻击自己的力量就会渐渐消失。我们就能够完成内在的整合,内耗的力量就会改变方向,一致对外,从而攻克理想生活的堡垒。

既然伤害已经发生,多少的“如果”都无法消散它的裂痕。

我们能做的就是通过对自己和当下的接纳。

呼唤出一个新生。

毕竟,我们总不能靠着“如果”去走完这一生。

  • “如果”的背后,藏着对自我的不接纳
  • 糟糕的现在,源于内在的冲突

目录

书为伴,笔同行,彼同心。语录集-最美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