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命运’赋予我的地貌上,搭建我的人生舞台。而这也是我的天堂,虽然很无趣,但很简单,很真实。”蒋友柏在最近出版的中文自传《悬崖下的小道》中这样总结自己。作为蒋家奇特的第四代,蒋友柏聪明、冷静,却又狂妄不羁。他颠覆了权贵后代与家世之间的沉重脐带,他的帅气与背景,在娱乐圈也备受注目。现在的蒋友柏,更喜欢以“生意人”的身份自居。

 

  贵族的少年

 

  蒋友柏:悬崖边的贵族1975年,蒋介石在台湾去世,次年,蒋家第四代继承人蒋友柏出生。姓“蒋”,在蒋友柏的儿童时代,可以算做一件引以为傲的事。上课有保镖,作业可以提前批改……家族赋予的特权,让小时候的蒋友柏形成张扬的个性,感觉自己非常“拽”。在《悬崖边的贵族》中,他形容自己的童年:“小时候我真的就像拥有一个阿拉丁神灯似的,心想事成,要什么有什么。”1988年,蒋经国去世,台湾政坛风云变幻。

 

  蒋友柏12岁的时候,父亲蒋孝勇带领全家搬到加拿大蒙特利尔,开始漂泊海外的生活。对于年幼的蒋友柏来说,他那时还不能理解生活为何会突然发生如此大的改变,就好像“有人把我手上的神灯拿走,我好像一下子被丢到一个看不见边界的沙漠里,东西一下子都不见了”,而他也会幻想,有一天还能够回到台湾,回归原来锦衣玉食的生活。

 

  加拿大的生活没有往日的呼风唤雨,但也单纯快乐。父亲很少跟友柏谈起家族的政治历史,“轻声细语说重话”是蒋孝勇的教育方式,跟他相处,更像朋友。蒋孝勇是家中唯一的经济来源,年少的友柏心里对于未来的规划也许就是进入父亲的公司上班,自然而然会有一段美好的前程。

 

  迷茫的纨绔子弟

 

  18岁那年,在父亲朋友的帮助下,蒋友柏从事期货交易,赚到了百万美元的人生第一桶金。在美国上学的日子,他无节制地大肆挥霍,对红酒很有研究,吃遍了曼哈顿米其林餐厅,随随便便吃个法国菜就要两三万台币。中学同学去美国看他,他直接负责来回机票。带着兄弟们去吃米其林推荐的法国大餐,只要觉得红酒不错,来个五六瓶也是很正常的。和朋友约在纽约最热门的酒吧Chaos见面,朋友先到却无法进入,蒋友柏到了以后和门口保镖握握手就带着朋友们进去了。更多的夜晚,蒋友柏喝得酩酊大醉,倒头就睡,习惯在酒精中麻痹自己,他曾经形容过当时的放纵状态:你能够想到的事情我都做过,你没有想到的我也都做过。但是,放纵过后却是迷失。巨大的空虚感包围了他,他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的价值在哪里。

 

  然而命运却开了又一个玩笑,之后的几年,他经历了休学、回台陪伴父亲对抗病魔、丧父。1996年,蒋孝勇英年早逝,年仅20岁的蒋友柏就这样失去了靠山。再次到了纽约,蒋友柏没有继续学业。苦闷的他经常在酒醉中醒来,想一想家里的事,又睡着了。半夜再醒来,便沉溺于给他温暖灯光的酒吧。他在迷茫中寻找自我。

 

  学会“弯腰”做生意

 

  1998年,蒋友柏选择回到台湾——那个爷爷、父亲不在之后的台湾。在这里,他开始了一个月生活费两万台币的节俭生活,全然抵制物欲。在台北流行商圈西门町,他开创了自己的设计公司“橙果”。

 

  “那个时候,蓝营和绿营都扁我扁得很凶啊,那我的客户从哪里来?”因为姓蒋,说话做事,蒋友柏的一举一动都会被人用放大器来观察。“一个普通的公司明天倒了,没有人去报道它;要是哪天橙果倒了,新闻会炒一个星期。”

书为伴,笔同行,彼同心。语录集-最美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