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时,害怕一个人独来独往,喜欢把自己淹没在热闹的人群中。随着年岁增长,慢慢地,不再喜欢呼朋唤友,不再喜欢推杯换盏。比起一群人的热闹,更喜欢一个人的狂欢,也逐渐明白,越是内心强大的人,越喜欢独来独往。庄子说:“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其实,独来独往的人,往往都很厉害。

独来独往的人,其实都很厉害

说到独来独往,我们的第一反应常常是不合群。

其实,这是一种偏见。喜欢独来独往的人,不是他们没有与人相处的能力,而是懂得克制自己对于无用社交的欲望。

在他们看来,无用的社交就是一种损耗,选择独来独往,只不过是选择一种让他们舒服的生活方式罢了。就像有人说的:独来独往是一种选择性社交,更是一种内心的坚守。

有时候,与其在合群底下消耗自己,不如在独来独往中提升自己。

知乎网友@猫小姐Coco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上大学时,他们班有个女生喜欢独来独往,总是与大家格格不入。

久而久之,同学们都开始孤立她,甚至在背后说她的风凉话。直到有一次,网友在图书馆与她偶遇,才知道其中的缘由。

原来,由于她高考发挥失常,虽然勉强进了理想的大学,但却被调剂到一个根本不感兴趣的专业。

为了能够申请转专业,她必须要拿到年级前十的成绩。

然而,就算成绩达到了申请的条件,在进入另一个专业之前,还要再通过一次考试。

所以,她只能闷头苦学,根本没有时间浪费在那些没有意义的社交上。

后来,她不仅转到了自己心仪的专业,而且还一路保研考博,羡煞了不少人。

当一个人有了自己清晰的目标,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的时候,根本没有心思去纠结合群还是不合群的问题。

村上春树说:不是所有的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不适合自己的圈子,硬挤进去,除了徒增烦恼、浪费时间、彼此尴尬,真的没有多大用处。

更何况,一个人的圈子质量如何,从来都不取决于他参与了多少应酬,而取决于他自身能力的强弱。

独来独往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为了合群而合群,从而迷失在那些无用的社交里。

为什么独来独往的人,更容易做自己?

青年作家刘同说过这样一段话:在我们的人生里,原本就是一个人。

一个人时,连哭都不用看人脸色。

一个人时,摔倒了只有你才有资格嘲笑自己。

一个人时,放肆大笑也不会有人骂你神经病。

一个人是所有生活,也是全世界。

在这个“人情”的社会,总少不了与人打交道,面对不同的人,我们也就戴上了不同的面具。

该哭的时候不能哭,该笑的时候没法笑,面具戴久了,就摘不下来了。

只有那些习惯独来独往的人,他们才有机会成为真实的自己。

因为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社交,他们不用曲意逢迎,也不用虚与委蛇,可以在不受别人干扰的情况下,尽情地支配自己的时间,做最真实的自己。

朋友王玲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听从公司安排,她住进了集体宿舍。

下班之余,同事们总是喜欢拉着她到处乱逛,特别是周末的时候,彻夜狂欢。

习惯独来独往的她并不喜欢这样的群居生活,但是,为了不伤害同事之间的感情,她只能选择附和敷衍,甚至有时候硬着头皮加入到她们的狂欢之中。

久而久之,她过得越来越不开心,越来越不像自己。为了逃离这种生活,最终,她选择搬离公司宿舍,一个人到外面租房。

虽然一个人的生活很孤单,但是她活得很自在,不仅可以保留自己喜欢的生活习惯,而且还可以做很多自己喜欢的事。

更重要的是,她能够静下心来读书、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

后来,她当上了部门经理,而那些曾经与她在同一个宿舍的同事,还在原先的岗位上浑水摸鱼,得过且过。

虽然说人是一种群居动物,没有人能真正活成一座孤岛,但是当随波逐流成为一种习惯时,我们变得平庸也不足为奇了。

如果我们能从千丝万缕的社会关系中抽身出来,发现自己,活出自己,这不仅是一种敢于独自面对生活的勇气,更是一种自我绽放的魅力。

成长,本就是一个人的事情,忠于自己的内心而活,才是最好的修行。

从小到大,别人都在教我们如何与人相处,却很少有人教我们如何独处。

周国平说:“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学会独处,就是学会如何让自己安住于当下。”

在这个抱团取暖的时代,独来独往的人显然比我们多了更多独处的机会。

拥有独处能力的人,也就拥有了对抗孤独的力量。

2012年,建筑学家王澍获得了世界建筑界的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

谈到成功的秘诀,王澍说:我得谢谢那些年的孤独时光。小时候我因为孤独,所以爱上了画画,对建筑有了一种懵懂概念。

毕业后因为独处,能够静下心来思考,很多设计灵感都源于那个时期。

大学毕业的时候,他进入浙江美院下属的公司上班,因为觉得不自由,熬了几年,还是选择了辞职。

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当他周围的那些建筑师们都成了巨富,他却像归隐了一样,整天泡在工地上和工匠们一起从事体力劳动,闲暇时间就在西湖边晃荡、喝茶、看书。

因为对传统建筑的偏爱,他几乎不做商业项目、不鼓励拆迁、不愿意在老房子上“修旧如新”、不喜欢地标性建筑,始终与潮流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他说:“我要一个人默默前行,看看能够走多远。孤独当中我能够坚守,我不怕。因为在孤独当中,我有我的乐趣。”

在后来的日子里,从五散房到宁波博物馆以及杭州南宋御街的改造,他都在另类坚持。

他的原则就是,改造后,建筑会对他微笑。无数个孤独的日日夜夜,因为对梦想的坚持与坚守,他终于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我们常常把独处和孤独划上等号,因为害怕孤独,所以不敢独处,其实独处从来都不是孤独的直接原因。如果内心空虚,即使身处繁华喧嚣,也会寂寞难耐;如果内心丰盈,就算身处深山老林,也会怡然自得。

当你决定与孤独共处,敢于直面自己的内心,有一种强大的想要改变自己的勇气时,你就能从孤独中成功突围,并且从孤独的表象走向内在的成长。

这个时候,独处不再是孤独,而是变成了一个人的狂欢。

佛说:“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

孤独是我们每个人的宿命,独来独往更是一种接近生命本源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可以让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更好地做到外部环境和内在精神的和谐统一。当我们越来越享受一个人的时光,可以毫不费力地把一个人的生活安排得很充实的时候,我们就离真正的自由不远了。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有限的生命里,多把一些时间留给自己,不负岁月,不负韶华,不负自己。

坚信,只要我们敢于独来独往,一个人照样可以活成千军万马!

作者 | 饼子,笔墨纸砚,柴米油盐,一手文字,一手生活。

图片 | 视觉中国

书为伴,笔同行,彼同心。语录集-最美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