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有句话,简洁归纳了马拉松比赛中最重要部分:痛楚难以避免,而磨难可以选择。一个人,无论你选择做什么,总是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需要倾注心血和热情。

痛楚难以避免,而磨难可以选择 – 村上春树

这个过程,往往充满了长途跋涉,劳累不堪。

365读书

我们无法避免过程的艰辛,我们能决定的,只有是不是真的“不行”是不是真的要“放弃”。《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是一本类似于自传的随笔散文集,言语朴实,感情真挚。

也充满着作者的自省和对人生的思索。

这本书的九个章节,并不是一气呵成的文章,而是村上春树在做其它工作的间隙。抽空一点一滴地写下的。但却是村上春树三十年来第一次,从正面书写自己,字里行间斟词酌句,细细修改。

从1979年,第一部长篇小说《且听风吟》到现在,村上春树的身份一直有两个。

一是小说家,二是马拉松长跑者。

2009年出版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让我们更加近距离地看到。

村上春树是如何开始写小说。

他的跑步小说家生活又是如何展开的。翻译家林少华认为:村上春树是通过使现实世界虚无化,使虚无世界现实化来趋入事物的本质。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这本书中。

所以的虚无都将散去。(励志语录网:www.lz16.cn)

赤裸裸于现实的镜子前,村上春树好像一个旁观者。

一边追叙从写小说以来的跑步小说家路程,一边思索着长跑与作品和性格之间的交错。

无论是跑步,还是写小说,还是自己的人生,村上春树给自己设定的目标。都是一致的。无论何事,赢了别人也罢,输给了别人也罢,都不大计较。倒是更关心能否达到为自己设定的标准。

写小说很像跑全程马拉松,对于创作者而言,其动机安安静静、确确实实地存在于自身内部。

不应向外部去寻求形式与标准。

如果没有跑步,村上春树的小说大概会是另一种样子。

常年跑步形成的隐忍和持久性,和他的性格,和他的作品,相互契合又相互影响。

在这本书中,我们将看到31岁的村上春树。

在一个无可挑剔的阳春假日,看着球队的比赛,某一个瞬间,便下了决心要写小说。此后,为了专心写好的作品,关掉了经营得很好的店铺,也改变了生活习惯,开始了长跑。

我们还将看到,真实生活中的村上春树,不大以独处为苦。

每天几个小时和谁都不交谈。

独自一人默默写小说,默默地跑步,只眺望周围的风光、凝视自己。

享受独处时精神的放飞。

更多关于马拉松和铁人三项比赛的细节,让我们切身感受到,肉体的痛苦不可避免。

但正因为痛苦,生命才如此鲜活,才能最终认识到:“生存的质量并非成绩、数字和名次之类固定的东西,而是包含于行为中的流动性的东西。”生活中太多的事情。

亦如长跑,亦如工作,亦如婚姻,都是这样。

需要我们明确一个目标,然后全力以赴、孜孜不倦地坚持。

真正有价值的东西,都是通过效率甚低的营生方可获得,从来就没有所谓的捷径。

也许结果不如人意,但至少,我们享受了过程。

希望在我们的人生路上,可以和村上春树一样,从未停止过奔跑,从未停止过向前。

直到生命结束。

以下是我们新一周的共读计划:

1. 当我跑步时,我在思考什么?(第1页至26页)

2.身处不公平之地,我还是想追求某种公平(第27页至50页)

3.人要学会归零,才能重新挖掘自我(第51页至71页)

4.我想在有生之年,过得完美(第73页至108页)

5.无人敲桌子,无人扔杯子(第109页至128页)

6.享受比赛,是马拉松唯一的意义(第129页至160页)

7.我的愿望,就是跑到最后(第161页至187页)

书为伴,笔同行,彼同心。语录集-最美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