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有些人很喜欢读传记,想要从别人尚存余温的人生里,去寻求一份活着的真谛。那么,那些没能立传的人,谁来记住呢?与您分享罗秉利的文章:低到尘埃里的女人。

以前了解张幼仪都是通过徐志摩、林徽因、陆小曼和梁思成等人的传记,似乎像张幼仪这样低到尘埃里的女人是没资格立传的,于是就读不到太多有关她的详细身世。

低到尘埃里的女人

遇见林希美女士的这本《一无所有,一无所惧:张幼仪传》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因为终于有人肯为他著书立传了,她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在世人的眼中,张幼仪好像永远也摆脱不了“徐志摩前妻”、“乡下土包子”的标签。殊不知,张幼仪的后半生要比大名鼎鼎的徐志摩和陆小曼要幸福得多、成功得多。

正如梁实秋在《谈徐志摩》一文中曾评价的那样:她沉默地、坚强地过她的岁月,她尽了她的责任,对丈夫的责任,对夫家的责任,对儿子的责任——凡是尽了责任的人,都值得尊重。

我觉得一个人能够在世间安身立命,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与承认,最主要的还是“责任”两字。

相比之下,徐志摩最欠缺的就是这两个字。

尽管志摩一身诗意,粉丝无数,可他却子不像子,夫不像夫,父不像父,完全没有尽到为人子、为人夫和为人父的责任。

难怪他父亲徐申如和他“父子不相认”前妻张幼仪和她“恩断义绝各自飞”幼子彼得更是因他而夭亡。从某种角度来说,世事总是公平的,陆小曼早年风光,晚年凄凉;

张幼仪早年被弃,却可以安享晚年。

人在做,天在看,志摩命苦,都源于他自己风流成性,咎由自取。正如冰心所说的:徐志摩没有在女人身上得到好处,反而吃了大亏!

1931年飞机失事,罪魁祸首应是陆小曼,她为了吸食鸦片方便而不愿跟随徐志摩定居北平,留在了上海,志摩为经济、为思念而奔波于上海、北平和南京之间。

一生浪漫,频繁在飞的徐志摩终于命丧蓝天,1931年11月19日上午10时20分,志摩搭乘的免费飞机遭遇大雾而撞上了山头,陆小曼完全失态,手足无措,还是被抛弃的前妻张幼仪为他料理了后事。

并为他出版了文集,总算为不幸的婚姻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女子本弱,被弃则刚,张幼仪便是这样一位个性刚强的女人。不喜妖艳不是她的错,丈夫另寻新欢也不是她的错,她只是一位心地善良、恪守妇道的中国传统女性。

她对于徐家已经仁至义尽,可以说已经没有哪位女性有她那样的宽容和大度。

这不是一种懦弱,而是一种真善良。

徐志摩一次次地把善良当成了懦弱,对前妻张幼仪常常得寸进尺,没有给她一丝关爱,却厚颜无耻地向她索取怜悯和金钱。看完这本张幼仪的传记,我对徐志摩竟生出了几分厌恶。

还是他的老师——梁启超先生骂得好: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

他娶小曼,不仅张徐两家不悦,就是陆小曼家人也是反对的,作为一位浪漫才子,竟干出了“夺友之妻”的卑鄙事,真是突破了道德的底线。

难怪他的远房表弟——金庸先生也在《天龙八部》中将他比作“淫魔”可见世人之不齿。

也许没有对比就不会有伤害,在徐志摩父母的眼里,只有张幼仪才是自己的儿媳。

这是和陆小曼对比出来的。

徐父徐母认为,陆小曼永远只是一朵交际花,固然美丽,却中看不中用,而张幼仪不够妩媚,却纵横于服装业和银行业之间,挑起了家庭的重担,是典型的贤妻良母。

一个女人低到尘埃里没有关系,只要她足够坚强,依然会赢得世人的尊重,张幼仪就是榜样!

书为伴,笔同行,彼同心。语录集-最美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