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得住,才能立得起

道光年间,曾国藩在入川途中写下《养身要言》。

文中写道:心欲其定,神欲其定,体欲其定。

意思是,人唯有内心安定,精神才能够安定;唯有精神安定,身体才能够安定。

定得住,才能立得起

心浮、神浮、体浮,人也跟着浮躁;心定、神定、体定,人也跟着安定。

此三定,是曾氏养身法的第一要言。

心定

心无所定,身似浮萍。现代人普遍浮躁,嘴里不停地说着、手上不停地做着,片刻不得闲。即使身体一动不动,内心也忍不住妄念纷飞。

曾国藩说:治心之道,先去其毒。陽恶曰忿,陰恶日欲。

若要寻找内心安宁的方法,先要拔除心中的毒素。毒素的阳面是心绪散乱,阴面则是欲望丛生。正是这两种毒素植根于心,搅扰得我们不得安宁。

《增广贤文》里有两句写得妙:厌静还思喧,嫌喧又忆山。自从心定后,无处不安然。

心若不定,哪怕已经找到了桃花源,依然体会不到桃源的乐趣,若要宁静,不是非得远赴深山,避开车马喧嚣;而是身处闹市,依然能在心中修篱种菊。

尽管滚滚红尘中,每一天都涛声依旧。

只要我们消除执念,随处可得寂静安然。

神定

人体的脏腑是有形的,而精神则是无形的。古人认为,正是这无形精神调和着有形的脏腑。

所以,单看一个人精神的好坏,就能看出此人脏腑的盈亏。

徐春甫在《古今医统大全》中写道:神静而心和,心和而形全;神躁则心荡,心荡则形伤。

神志是否安定,不仅影响一个人的内在健康,也影响他人的外在观感。

曾国藩以善于识人闻名,其中一个识人的主张,就是“观神”。

他说:文人论神,有清浊之辨。

曾国藩认为,观神识人,可以看“神”的清浊。

神昏而浊,就如同一潭浑浊的水。

这样的人精神涣散,整日都处在一种混混沌沌的状态,说话办事往往错误连连,于己,会让自己觉得生活乏味,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

于人,也会让别人觉得这个人天资鲁钝、办事拖沓。

神清而朗的人,外表给人爽利、干练的感觉,内里也是逻辑清晰。

这是因为他们身体健康,生命力旺盛,有足够的思想力和行动力去处理问题。

然而,神的清浊不是定数,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去调整,神愈定,则愈清,这就要看个人所下的功夫。www.lz16.cn

体定

曾国藩崇尚道家养生思想,自称为“君逸臣劳”。

他说:“省思虑,除烦恼,君逸之谓也;行步常勤,筋骨常动,臣劳之谓也。”

“君逸”是“静养”,“臣劳”是“动养”。

静养即定心安神,动养则是让肢体活动起来,也就是经常锻炼。

曾国藩说:“古人患难忧虞之际,正是德业长进之时,其功在于胸怀坦夷,其效在于身体康健。”

圣贤之所以为圣,佛陀之所以成佛,都是在面对大磨难时,能够将心放得宽、修得定。

既要有活泼泼的胸襟,又要有坦荡荡的心境。

只需心定、神定,即便身体偶有外感,亦不至于造成实质性的损伤。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语录集 » 定得住,才能立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