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中我拥有许多美好的回忆。这些回忆,仿佛金色野蔷薇花的芳馨,不时熏袭和萦绕心怀;更像是光明与温暖的元素,浑然无痕地熔铸在我的脑海和血液里,让我的一生充满了欣悦的怀想、感恩的深情和劲健的步履。我的生命由此敞开,辽阔而神奇的大地由此敞开,幸福的源泉不期而至。

彭惊宇:最高的星辰

还是谈谈我们共同经历过的童年和星光吧。在祖国西北边疆准噶尔荒原下野地片区的屯垦农场,父辈和幼小的我们一起扎下生活的根。在那物质贫困的年代里,一间低陋的红柳枝铺顶的房屋,一张沙枣木小方桌,一盏昏黄的石油灯,几只矮板凳,玉米馍,玉米粥,炒白菜……

亲人们那么年轻那么笑语盈盈的脸庞围拢过来,组成荒远人间清贫而温馨的生活。这正是我愿意倾诉的。我们躺在自家接盖的平顶棚屋上,晒干的房泥暖炕一样,散发出新麦羽子特有的气息。旷野里充沛的蝉鸣和蛙声烘托满天亮晶晶的星星,我们童真的眸子和星光一起闪烁。

淡淡迷雾似的银河横贯中天。那时的星星可真大真亮,数也数不尽,仿佛伸出手去,就能摘下一朵朵雏菊似的星星。睡在棚屋顶上,半夜里醒来,单薄的被褥就有一些露水的潮湿和清凉。蝉鸣和蛙声渐渐稀少了。向夜空张望,天边划过几颗流星,我真担心会有一颗陨落在我们熟睡的身上,不知不觉中就一下砸伤、烫坏我们呢!我从小就是一个痴迷星空的孩子,傻憨憨地抬头望星空,还崴肿过脚。想着最遥远的星星会长成什么样子,还曾幻想有一天能够飞到月宫去偷走嫦娥兔。

我曾拥有无数次仰望星空的经历,在畜牧连喂养种畜的干苜蓿草垛上,在农场子校背后的大片荒原上,在去场部看电影的夜行路上;特别是成年后游历大江南北,在北大未名湖畔,在太行、太白山麓,在三秦大地,在青藏高原的德令哈,在瓯江边,在湄州岛屿……

伴随着人生不断扩展的足迹和阅历,仰望星空让我的眼光变得更加高远,胸怀变得更加宽广,思想也变得更加深沉。

立足大地,仰望星空。这就是我全部的精神生活。很多年来,在祖国边疆“戈壁明珠”这片葱茏绿洲一隅,我默默地从事着一生所挚爱的文学事业,我竟还像儿时痴迷星空那样始终迷恋它!诗意地、闲适地栖居着,不紧不慢地生活和工作着,享受着诗绪蓬勃、激情涌荡的隐秘欢乐,而那种创作过程的甘苦早已化作点点星光,成为我能够放心地交由读者诵读、品评的那些闪耀些许微光的诗句。我毕生的奢望就在于,能够让我的诗歌不时迸射出遥远星子般的思想与艺术的光芒,给人以光明和温暖,以前行的动力和信心。我一直都在用心努力,向着文学艺术事业的崇峻峰岭毫无倦怠地攀登。

黑格尔说:“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对此,我有自己的感悟和看法,关注天空、仰望星空其实是一种崇高精神和理想信念的象征。尤其是处在今天这样一个全面走向繁荣发展的波澜壮阔的时代,虽然时代潮流的大方向完全正确,但其中那些泥沙俱下的副产品,比如贪图享乐、纸醉金迷、物欲至上等会像雾霾和光污染一样,遮蔽我们初始的淳朴和信仰。人们大都会在滚滚红尘的裹挟中迷失自我,成为随波逐流的平庸者。而那些清醒的执著一念的朝向有益于祖国神圣事业迈进的理想主义者,尤显其品格的珍贵。关心脚下的事情,如果是指脚踏实地、勤奋耕耘、拼力挖掘、做出实绩,那是非常好的。但是如果鼠目寸光,只盯住个人眼前的利益,盯住自我的“饭盒子”而患得患失,不仅他自己没有出色的未来,整个民族都不会有很出色的未来。这样一群人的理想,就是爱因斯坦所揶揄、嘲讽过的“猪栏的理想”。

古往今来,那些伟大的先贤哲人,那些人类文明历史的见证者和推动者,那些矗立起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金字塔的人们,让我时时像一个谦卑的孩子崇敬和仰望他们;是他们甘露般沐浴我以日月星辰的光辉,并以亲切而威严的目光激励和引领我,上下求索,缓缓上升。在漫长的边地岁月里,经典书籍伴随我度过了寂寞而充裕的时光。我通读过但丁的《神曲》,而且是把所珍藏的王维克散文译本、朱维基和黄文捷的诗译本对照着读完了(这几个版本的插图都很有特色)。我想看看由意大利文原著直译过来的与从英文转译过来的文辞会有什么不同。《神曲》是一部全人类都应该高山仰止的大诗,是一座恢弘、博大、庄严而巍峨的诗歌顶峰。但丁自述在他三十五岁的人生中途,迷失在一片黑暗的森林(黑暗的森林是人类迷途的象征),又被拦路的三只野兽豹、狮和母狼(分别是人类三大原罪淫逸、强暴、贪婪的象征)挡住了,这时古罗马时代的伟大诗人维吉尔(人类理智和意志的象征)出现了,带领但丁游历了地狱(人类黑暗、苦难与一切罪恶渊薮的象征)和炼狱(人类从地狱抵达天堂的必由的修炼之净途)。而在炼狱的地上乐园接替维吉尔引导但丁神游天堂的(天堂是人类追求光明、幸福与一切真善美的最高境界的象征),则是但丁青年时代所热爱而早已仙逝的恋人贝亚德丽采(人类爱与美的象征),他们最后一同上升到九重天外的天府——灵魂居住之所“幸福者的玫瑰”(每个最后抵达的灵魂无异于一个玫瑰花瓣),沐浴最高的恩赐、博爱和幸福。《神曲》三大部分《地狱》《炼狱》《天堂》的结尾均以但丁所仰望的“群星”作结,来完成一种不朽的希望,即人类由黑暗趋向光明,由卑下趋向高尚,由罪恶趋向至善。特别是《天堂》篇中诸如那些张翼的天使、旋舞的歌队、金色天梯、幸福者的玫瑰、越发明亮的色调和欢快的歌语足以提升全人类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心灵。《天堂》篇最后的结句铿锵有力而又余味无穷:“是爱也,动太阳而移群星。”《神曲》冲破中世纪的蒙昧与黑暗,成为人类精神永恒的寓言和曙光。

我曾读过纳尔逊·曼德拉的自传《漫漫自由路》和安东尼·桑普森的《曼德拉传》。曼德拉出生于南非特兰斯凯地区一个贫穷的小村庄。这个曾经直接吸吮过母牛热乳的黑孩子,从青年时代起就热切投身于黑人解放运动,曾经崇尚以暴制暴。他有几张年轻时的照片,酷似世界拳王泰森,那目光的确流露出几分狠的意味。他坐过二十七年牢狱,“曾经历过许多黑暗的时刻”,但他始终抱定这样的信念:“你若光明,这世界就不会黑暗。”出狱时他已满头斑白,终于觉悟到了全人类的桎梏所在——自身的“罗本岛”,那就是似乎永远也走不出来的怪圈——狭隘、隔膜、冷酷与仇恨,以至于暴力和杀戮。当他成为南非第一任黑人总统后,全身心致力于白人与黑人之间种族的宽容与和解,为团结、民主、奋进的新南非奉献出了毕生的经历和心血。他把自己历经苦难与峥嵘之后所怀抱的星光奉献给了全人类。他满面皱纹的黑色面孔上,闪亮着慈祥的目光和微笑的白贝齿,就像一朵高原老葵花,更像一座醒世的灯塔、一颗不朽的吉星。人类和平之父的雕像,永远镌刻在文明历史进程的暗色背景之上。

梵高是我内心最为感佩和敬仰的世界绘画大师,我从他那里得到的艺术力量和启示非常之大、非常之多。阅读欧文·斯通的《梵高传》,还有《亲爱的提奥》一书中梵高写给其弟弟提奥的那几百封信件,收集、赏读他大量绘画作品的高清图片,我对梵高这颗伟大的艺术心灵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梵高生前饱受孤独、贫穷、冷遇、困顿和疾病的折磨,却始终保持着最为真诚和纯粹的艺术信念,愈挫愈奋,百折不挠。他曾在给弟弟提奥的书信中写道:“对艺术确定不移的信念,使我深信我的作品中所需要的东西,我甚至要冒着生命危险努力达到那个目的。”“好的绘画,是一场严重的、艰苦的斗争。”他还说“我的作品就是我的肉体和灵魂”,并希望它“像音乐一样慰藉心灵”。为了这一切,梵高激情挥动着画笔,从早期《矿工归来》《吃土豆的人》到阿尔时期的《向日葵》《夕阳和播种者》《开花的果园》;从圣雷米精神病院时期的《星月夜》《鸢尾花》《丝柏树》,再到奥维尔时期的《奥维尔教堂》《麦田上的鸦群》等,他是完全沉浸在自我绘画艺术的创造世界里的,在不断而紧张地思考、蜕变、超越着,直到最后精神癫狂而崩溃,化作宇宙时空星月般的旋流和麦田上鸦群死神般的逼临,他豁出了自己的生命,激烈而匆促地燃烧着艺术的光焰,使生命和艺术最终合二为一,形成一座孤绝的艺术高峰。梵高在《星月夜》《夜晚露天咖啡座》《罗纳河上的星夜》《有丝柏和星星的小路》等绘画名作中,直接为我们描绘了他心目中的星光。我在对我的一本诗集的封面装帧设计时,执意要求选取我非常欣赏的《星月夜》作为装饰图画,就是为了深切表达对梵高的无限敬重与怀念,对崇高理想、对纯正而精诚的文学艺术始终不渝的信仰。

在这篇文章里,我想凭由以上的感触,提出新诗美学的“新崇高”原则,借以补充郎吉努斯对“崇高”的雄辩论述。多少年来,在当代文学艺术的美学实践中,崇高被几度曲解和异化,披上所谓“高大全”的样板外衣,一时间“假大空”的豪言壮语满天飞,舞台上英雄人物造型更是模式化、平面化、油彩化。除去了真实的血肉、普遍的人性和感人的情怀,何以妄言崇高?而新时期以来的诗坛,一段时间里口水诗、快餐诗、垃圾诗、下半身诗歌等泛滥成灾,新诗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集体沦陷,从“假大空”到“伪小弱”,诗歌精神更加卑俗低迷。现在到了我们需要迫切反思的时候了。应该让崇高自然回归到平凡的人间状态,回归到人民大众的平常生活中去。崇高没有门坎,生活处处有崇高。我甚至觉得,一个稚气未脱的儿童,“玲珑望秋月”的纯真模样就是崇高的;在数十层的高楼大厦上浇铸钢筋水泥,焊花飞溅与瓦刀叮当的建筑工人就是崇高的;拄起双拐,以超常毅力支撑起全家生活,在风霜雨雪的街口钉补鞋子的残疾鞋匠也是崇高的。所以,我们要从那些纯真、朴素、低微和弱势的人群中找到另一种崇高。伟大往往寓于平凡之中,等闲岁月和日常生活尤见崇高的真谛。应当承认崇高的渐进性和复杂性。那些默默前行,为祖国振兴的事业鞠躬尽瘁奉献出毕生智慧和心血的人们,永远值得铭记和歌颂。坚守和发扬正道之诗和大道之诗,是每一个有所作为的诗人的神圣使命。那些令人感叹唏嘘的决不屈服于命运的顽强精神,那些从痛失亲人和自身苦难灾变的阴影中挺立过来的人们的笑容,那些留存人世、令人潸然泪下的真善美,都应该是崇高诗美的动人体现。刚健质朴的诗歌,雄浑悲慨的诗歌,无限深情的诗歌,最能够打动人心,它们一下就抓住了崇高诗美的本质。纯洁而浪漫的爱情,其热烈与迷狂,蜜语和颤栗,都是崇高诗美所绽放的最绚丽迷人的花冠。那些敢于直面现实人生,揭露和鞭挞假丑恶,表达人民的冷暖、疾苦和愿望,表达人民的切肤之痛,有良知、有勇气、有胆识、有讽喻、有评判的诗歌,尤具崇高诗美的深刻意义。那些充满日神、爱神和酒神精神的横放杰出的诗篇,无疑属于崇高;那些表达个人浪漫自由的心境,仿佛古怪的通灵者,让我们惊讶止步于他卓越非凡的想象力和万象缤纷的心灵世界,并以他超现实主义的画笔,为我们涂绘姹紫嫣红、馥郁绚烂的梦幻之园,无疑属于崇高;那些悲悯万物生灵,向死而生,在生与死之间放慢脚步,关照生且参悟死,最后达到超脱生死的欣慰与和谐境界的诗篇,无疑属于崇高;那些具有天才的、颠覆性的艺术新质,以新感觉力的语言,引领汉语诗歌崭新时代的诗篇,无疑属于崇高;那些意境野旷、高迥、古奥、深邃而又苍茫的诗篇,无疑属于崇高;“致广大、尽精微”,以宏大而复杂的结构,完成对宇宙、时空、万物、山河、人类、太阳、光明、温暖、和平、自由、祖国、时代、人民、信念、科学、艺术、命运、爱情、生死等等交相辉映的繁复歌唱,那样的大诗旷世独步,无疑是最崇高的诗篇。“新崇高”诗美原则,“新崇高主义”诗歌,应该成为有远见卓识、有远大前程的诗人们的自觉追求。

如果哪一位异想天开的诗人真正拥有了天地宇宙境界,那么他的诗歌一定会深深打上“宇宙诗学”的烙印。何为“宇宙诗学”?我认为就是以宇宙为总体框架和背景,诗意地展示人类宇宙科学的研究成果,表达时间旅行和移居外星球的壮烈雄心,更多地反省人类自身在地球的生活,探讨人类在宇宙中的终极命运的新型的前沿诗学。我觉得像爱因斯坦、霍金、哈勃那样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就是“宇宙诗学”的奠基人。我珍藏并研读霍金的《时间简史》和《果壳中的宇宙》,还看过《走进霍金的宇宙世界》《宇宙的奇迹》《旅行到宇宙边缘》《哈勃眼里的宇宙》等一系列有关宇宙的纪录片。那些充满浪漫主义创想、激情洋溢地解读宇宙的天文学家,比我们更像拥有天地宇宙境界的热情而博学的诗人。相形之下,我们的见识就要短浅得多,胸怀就要狭窄得多,想象就要苍白得多,情感就要淡薄得多。那些伟大的科学家,已经为我们揭示出浩瀚宇宙的诸多奥秘:一百五十亿年左右宇宙创生的奇点;暴涨宇宙模型;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的生成;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弯曲时空;哈勃红移和哈勃超深空场;霍金宇宙多重历史与硬果论、黑洞蒸发、虫洞和时间旅行;时间的箭头和宇宙的结局等等。这些深奥艰涩又五彩斑斓的宇宙学理论,会大大激发未来的诗人,基于科学真理与自由幻想的“宇宙诗篇”,必将在不远的将来盛行于世。那些具有天地宇宙境界的诗人不仅具有超现实主义卓越画家达利绘画的奇特绚美的图景与风格,不仅具有遨游宇宙寻找新地球家园的勃勃雄心。他们还会让我们更多地反观人类在宇宙中无比渺小、脆弱而艰难的处境,从而更加敬畏和爱护我们的地球家园,更加珍惜和维护人类文明与世界和平,更加领悟到处在太阳系明亮窗口期、适宜期的个人生命的真实可贵,从而去尽情享受短暂生命里的美好时光,创造出有贡献、有价值、有尊严的生活。在区区几十年的生命光阴中,与亲人常聚,与幸福共老,最后无限宽慰地与大地同化,可以千古无憾矣!

书为伴,笔同行,彼同心。语录集-最美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