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于世,当懂得光华内敛、含蓄精神。

格局越大的人,越懂得“藏”的智慧。

格局越大的人,越懂得“藏”的智慧

藏 锋

著名思想家梁漱溟,曾以斗鸡来讲述人生修养中的不同阶段。

第一阶段:没有实力却张牙舞爪,像无赖叫嚣的混混;

第二阶段:入世不深却争强好胜,像初生牛犊的年轻人;

第三阶段:虽然低调很多,但眼睛里精光还盛,说明锐气未消,容易意气用事;

第四阶段:呆若木鸡、不动声色,身怀绝技,却秘不示人。

“呆若木鸡”,便是藏锋的境界。

曾国藩说:“或谓才子多傲,余曰傲便是不才”。有才华的人很容易恃才傲物,到处张扬,凭借多于别人的一点小聪明,自己放弃努力,对别人不加尊重。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君子的才华太过显露则容易招致忌恨,给前行的路上增加很多不必要的波折。

张扬夸耀,必处处难行;低调内敛,则事事顺遂。真正的智者,心里明白,嘴上不说,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藏 器

《周易》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真正有智慧的人,不急着追名逐利,而是静静蛰伏,审时度势,等待时机到来。

诸葛亮有旷世之才,就连管仲、乐毅都比不上。他隐居于南阳卧龙岗,躬耕陇田,但苦于难遇伯乐,便每日云游四方,交朋会友。

刘备三顾茅庐,拜见诸葛亮,两人相谈甚和,便成为至交,亮从此出山,为感其知遇之恩,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辅佐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正如艮卦的彖辞说言:“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所谓“待时而动”就是让我们避免不合时宜、盲目行动的损耗,为自己提升实力、观察形势攒下资本。

等待就像是一个极富耐心的猎人,在合适的时机到来之前,他会慢慢累积,慢慢观察,直到时机成熟,方可一击得胜。

藏 心

有一次,有弟子问王阳明说:用兵打仗是否有什么特定的技巧呢?

王阳明回答道:没有什么技巧。大家的智慧都相差无几,胜负的关键在于心静与不静。

在王阳明看来,这世间从来没有什么急中生智,所有的临危制变都是一个人平时积累的知识和境界所造成的结果,只有心静下来,才能更好地分析问题,利用知识和资源处理好问题。

静则神藏,镕古铸今。神宜静,而不宜燥。

藏 身

北大教授孙祁祥在北京大学开学典礼上讲过一段话:有两种东西丧失之后才会发现它的价值——青春和健康。

但青春逝去,未见得活力不在、睿智不在、优雅不在;而失去健康,即使青春犹在,年轻于你何用?财富于你何用?时间于你何用?

是啊,年轻是资本,但年轻不是任性的资本,也不是透支身体的底气。

其实,每个人的身体都是一个生命能量场,能量场有大有小,当能量场被消耗完,这个人的生命也就结束了,健康的体魄不是可以随意消耗、取之不竭的资源,而是需要小心呵护、及时养护的奢侈品。

人生哪有那么多的来日方长,更多的是猝不及防。

健康在,可以生百财千财;健康失,万财皆失,一切等于零。

藏 神

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人:他们追求圆满、奢望完美,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一件事上,不给自己一点舒缓的空间,结果常常让自己在纠结、自责、失落中被消耗精力。

精力是有限的,只有养精蓄锐、合理使用,才能释放一个人最大的潜能和效能。

日本内科医学博士、知名的作家医师志贺贡,提出了一个关于健康与人生的“0.8哲学”他认为,不必每件事都强求做到十成满,使出80%的力气就可以了,剩下20%的力气,权当给自己回旋的余地和养精蓄锐的本钱,这样才能避免自己被完全“掏空”。

“0.8哲学”并不是鼓励人不求进取,而是给自己留一些空间,不过满、过溢,让自己走得更远。

白岩松也说:凡事不要做得太满,要为自己留点儿喘气的空间。

毕竟,完美的只是心中的想象,不完美的才是真实的生活。

书为伴,笔同行,彼同心。语录集-最美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