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我们初生入世的时候,最初并不是提防到这世界是如此狭隘而使人窒息的。

只要看婴孩,就可明白。他们有种种不可能的要求,例如要月亮出来,要花开,要鸟来,这都是我们这世界中所不能自由 办到的事,然而他认真地要求,要求不得,认真地哭。

做人得有童心 – 丰子恺

可知人的心灵,向来是很广大自由的。孩子渐渐大起来,碰的钉子也渐渐变成驯服的大人,可怜终于变成:现实的奴隶,这是我们都经历过的,不可否定的事情。

我们虽然由儿童变成大人,然而我们这心灵始终一贯的心灵,即依然是儿时的心灵,只不过经过许久的压抑,所有怒放的、炽热的感情的萌芽,屡被折磨,不敢再发生罢了。

这种感情的根,依旧深深地伏在做大人后的我们的心灵中。这就是“人生的苦闷”的根源。我们谁都怀着这苦闷,我们总想发泄这苦闷,以求一次人生的畅快。

艺术的境地,就是我们所开辟的、来发泄这生的苦闷的乐园。

我们的身体被束缚于现实,匍匐在地上,而且不久就要朽烂。然而我们在艺术的生活中,可以瞥见“无限”的姿势,可以体验人生的崇高、不朽,而发现生的意义与价值了。

艺术教育,就是教人以这艺术的生活的。知识、道德,在人世间固然必要,然倘若缺乏这种艺术的生活,纯粹的知识与道德全是枯燥的法则的纲。这纲愈加繁多,人生愈加狭隘。

所谓艺术的生活,就是把创作艺术、鉴赏艺术的态度来应用在人生中,即教人在日常生活中看出艺术的情味来。这样,我们眼前的世界就广大而美丽。

在我们的黄金时代,本来不曾提防到这世界里的东西是这样枯燥无味的,所以初见花的时候要抱它、吻它,初见月的时候要招呼它、礼拜它,哪晓得它们只是无知的植物的生殖器,与无情的岩石的大块。

如今在我们的艺术世界中,可以重新梦见我们的黄金时代的梦。倘能因艺术的修养,而得到了梦见这美丽世界的眼睛,我们所见的世界,就处处美丽,我们的生活就处处滋润了;

一茶一饭,我们都能尝到其真味;一草一木,我们都能领略其真趣;一举一动,我们都能感到其温暖的人生的情味。艺术教育,就是授人以这副眼睛,教人以这种看法的。

所以,艺术教育是人生的很重大很广泛的教育。一般学校之所以定图画音乐为艺术科,是因为图画音乐易于养成人的艺术趣味的原故。然而这只能说是“艺术科”,不是“艺术教育”。

图画音乐,这是直接用艺术来启发人的艺术的心眼。

然而如前所说,艺术教育的范围很广泛的,美的教育,情的教育,应该与道德的教育一样,在各科中用各种手段时时处处施行之。平素有大艺术科的教养,小艺术科的图画音乐方得有真的意义。

大人与孩子,分居两个不同的世界。儿童对于 人生自然,另取一种特殊的态度,即对于人生自然的绝缘的看法。所谓绝缘,就是对一事物的时候,解除事物在世间的一切关系、因果,而孤零地观看。

绝缘的眼,能看出事物的本身的美,可以发见奇妙的比拟。这态度,就是小孩子的态度。

哲学地考察起来,绝缘的正是世界的真相,即艺术的世界正是真的世界。

我的意旨,是说现实的世间既然逃不出理智、因果的网,我们的主观的态度应该能造出一个直观的、慰安的、享乐的世界来,在那里可得以恢复我们的一切压迫与负担,解除我们平日处世的苦心。

而做真的自己的生活,认识自己的奔放的生命。

艺术教育就是教人这种做人的态度的,就是教人用像作画、看画一样的态度来对世界;

换言之,就是教人绝缘的方法,就是教人学做小孩子。

学做小孩子,就是培养小孩子的这点童心,使他们长大以后永不泯灭。

我们在世间,倘若只用理智的因果的头脑,所见的只是万人在争斗倾轧,何等悲惨的世界!日落、月上、春去、秋来,只是催人老死的消息;山高、水长,都是阻人交通的障碍物;

鸟只是可供食料 的动物,花只是结果的原因或植物的生殖器。而且更有甚者,在这样态度的人世间,人与人都成为生存竞争的敌手,都以利害相交接,人世间将永远没有和平的幸福、爱的足迹了。

所以艺术教育就是和平的教育,爱的教育。

人类最初,天生是和平的、爱的。所以小孩子天生有艺术态度的基础。小孩子 长大起来,涉世渐深,现实渐渐暴露,儿时所见的美丽的世界渐渐破产,这是悲哀的事。

等到成人以后,或者为各种欲所迷,或者为物质的困难所压迫,久而久之,以前所见的幸福的世界就一变而成为苦恼的世界,全无半点爱的影子了。

此后的生活,便是挣扎到死。

这世间最大多数人 的一致的步骤。避死是不可能的 ,但谋生前的和平与爱的欢喜,是可能的。

世间教育儿童的人,父母、老师,切不可斥儿童的痴呆,切不可盼望儿童像大人,切不可把儿童大人化,宁可保留、培养他们的一点痴呆,直到成人以后。

这痴呆就是童心。

童心,在大人就是一种“趣味”。培养童心,就是涵养趣味。小孩子的生活,全是趣味本位的生活。他们为趣味而游戏,为修正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助长其适宜的,修正其过分的。

要处处离去因袭,不守传统,不照习惯,而培养其全新的纯洁的心来领受,或用这个全新的纯洁的心来批判选择而实行。

认识千古大谜的宇宙与人生的,便是这个心。得到人生的最高法悦的,便是这个心。这是儿童本来具有的心,不必父母与老师教他。只要父母与老师不去摧残它而培养它,就够了。

书为伴,笔同行,彼同心。语录集-最美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