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孩子以前,我想象过自己作为一个母亲应该多用力,才配得上母亲这个词。

但有了孩子之后,我的想法却走向了它的反面:把养孩子当成一场徒劳吧。这当然不是为推缷责任而催生的一种托辞,恰恰是因为有过用力过猛的执着,才知道有时候应该智慧地放手。

在成全孩子的同时,也为自己松绑。

女儿是个“吃饭困难户”用力过猛地养孩子结果可能只是一场徒劳

孩子她舅舅曾经问我:“你希望你的小孩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的回答竟也出乎自己所料:“没有期待。期待大概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必要的东西。期待很多时候只会令人失望,徒劳无功,积重难返。我体验过的养孩子的过程,大多数时候都是徒劳的。”

期待并企图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这听起来就像上帝一样高傲而无所不能,但事实却常常令人沮丧。

我们常常无法控制自己的人生,更何况是别人的?

(对,孩子是别人,不是你的。)

但我刚刚为人母的时候,是打死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无能和局限的。我曾经傲慢得以为自己是一个造物主,可以把我的孩子变成任何我想要的样子,过后我就尝到了苦头。

举两个血淋淋的例子,大家就会知道自诩为“造物主”有多讽刺和可笑。

“吃饭困难户”的启示

女儿从半岁开始添加辅食到一岁半这一年里,是一个令人心力交瘁的“吃饭困难户”她日常的活动量出奇的大(我曾怀疑她是不是有多动症)食量却出奇的小,全天吃下去的东西的量加起来可能只有其他同时期孩子食量的三分之一,无论如何威逼利诱佯嗔真怒都不能撬开她的嘴,不吃就是不吃。

那简直是我人生中最灰暗的时段,因为我怎么也想不明白,强悍如我,怎么就会被一个不肯吃饭的小孩搞得几乎焦虑症要崩溃?即便想尽一切办法挑选食材改变厨艺,熊孩子还是雷打不动。

在那段时期,只要她不乐意吃,我就也完全吃不下;

只要她一顿不肯吃,我就一整天都郁结难舒神郁气悴;

只要一有人说我的孩子瘦巴巴,我就腾起来一点就炸,简直要冲上去拼命。

后来想想,炸的原因无非是认为她的瘦完全要归咎于我的身上。

好像女儿不够好,就一定是母亲的错。

我尽了我该尽的力,她不吃也许就不应该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了,再说我小时候也不爱吃饭。

现在不也好好地活着吗?

搞不好,这只是一个单纯的基因问题罢了。

然后我长吁了一口气,不再“把世界揽在自己肩上”。看起来释怀了问题就解决了,其实并没有。

这一切难就难在,知道了这是一场徒劳,却依旧还要努力。

作为父母,你当然不能因为孩子不吃你就不煮,这属于监护人的失职。即便你的孩子对你花了几天几夜做的美食瞄都不瞄一眼,你也仍旧要把菜往好里做。

做不做是你的责任,吃不吃却是她的选择。父母只能尽可能地提供多的选择,然而孩子怎么选则完全不在我们的掌控范围之内,他们的喜好完全不会按我们的意志所转移。

所以,你只能默默忍受着徒劳所带来的空虚和孤独。

继续给一个不吃饭的孩子提供更多的菜式和花样,即便花了一整天时间做出来上了桌不到一刻钟就要被全部推进垃圾桶,即便她的对饮食的审美观与你大相径庭,你仍然还是要花尽心思给她做每一顿饭。

奇怪的是,当我不再纠结我的孩子吃不吃饭这件事,她的食欲真的就好了起来。

但“我是我,她是她”

我女儿是个脾性相当柔顺的小孩,完全没有攻击性,自从学会走路社交圈子变大之后常常就会遇到被别的孩子推攘和欺负的状况,这种状况下她常常不会躲开也不会反抗,先是呆呆站着愣一会儿。

有时被弄痛了就哭一会儿,然后又若无其事地走开或者继续和打她推她的孩子玩。

完全没有怨怼情绪。(励志语录网:www.lz16.cn)

我知道在别人看来这一定更像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豁达和大度,但身为母亲看到这一幕我常常愤怒的同时也会抱怨为什么我的孩子不能稍稍强势一点。

我和她爸爸曾经用心良苦地在她面前表演遇到欺负时应有的表现。

比如大声喊NO说出拒绝,或者及时跑开,但她一直似乎对这种“被欺负”的状况表现得并不在乎。

我们夫妻甚至讨论过应不应该教她学会还手,但最后还是否定了这个想法。

孩子的外婆十分心疼孩子,常常让我教会她反击。

可这并不是我价值观以内的事,但我十分理解那种焦虑和担忧,害怕自己的孩子会吃亏。

纠结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甚至有段时间这种事发生得太频繁,我会神经质地在女儿玩耍的过程中时时刻刻监视孩子有没有受到委屈,并且在第一时间跳出来干预整件事。

本来女儿并没有什么消极情绪。

经过我一干预她反倒会不知所措地哭,也不知道到底是被别的孩子吓到,还是被激动的母亲吓到。

她那么柔顺,而我强势。但我是我,她是她。

那些适用于我的人生经验,也许并不适用于她。她有自己和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

我知道我不应该再干预下去,应该给她一点时间自己处理,当她向我寻求帮助的时候,我才能出现。

但这个过程何其痛苦,看着自己的幼崽被其他动物欺负,却要强忍着护崽的天性和母性。

让她自己学着去成长,也许这才是人和动物的区别之处。我只能试着让她学着以自己的方式应对这个世界,没有别的选择。有时候教育是一种徒劳,因为很多东西教不到,也有很多东西学不会。

那段时间我时常想起这么一句话:真的爱孩子,就别太用力。用力过猛的爱往往并非孩子的需要,而是父母企图缓解自己内心焦虑的需要。这种“爱”会吞噬孩子,给孩子带去过多的困扰。

是的,孩子有做自己的自由。刘瑜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控诉“为她好”的父母:多年以来,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无孔不至的“照顾”,说白了,就是基于一个认识:你们不行。

你们买衣服的眼光不行、你们和人相处的方式不行,你们审美的眼光不行,你们做事的能力不行,你们交朋友的能力不行,你们讲话的水平不行,你们气质不行,你们身体不行,你们头脑不行……

也许比起别人,你们还行,但是比起我们,你们还是不行。

因为你们不行,所以我们才“掺和”。

我们都知道被人否定是一件多么伤人的事,但当我们成为父母时却要重蹈覆辙。

所以真正伟大的父母也许是:不以我们的善恶喜好去要求孩子约束孩子。

要扔掉控制孩子和在孩子面前好为人师的恶习和惯性。

即便在他们选择与你相反的喜好时。

也要全然不流露出一点不满和主观色彩,并且还要鼓励他们勇敢地做出自己的选择,给他们以自信。

也许不干预的世界刚开始会失序,但很快孩子们自己就会找到自己的秩序和节奏。

而最考验父母的是,我们能否忍受一个失控和暂时失序的世界,一个前途未卜、一切未知的新世界。

在尽到父母监护责任的同时,又不能剥夺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

接受有时候“为孩子好”,其实是一场徒劳。

而做父母能尽到的最大努力也许是:在能力范围之内尽可能地给孩子提供更多的选择。

至于他们怎么选,则跟你一毛钱关系也没有了。

文/梵娘

书为伴,笔同行,彼同心。语录集-最美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