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老实夫妻,蜗居城中村14年,让10000个病人家庭好好吃饭

江西南昌,省肿瘤医院,悲欢在这里时刻上演。

一个年迈的女病人突然拉住一个陌生人的袖子,激动地告诉他,医生说我复查结果良好!

陌生人瞬间泄了气——就在刚刚,他12岁的儿子被医生初检患有淋巴癌。

这对老实夫妻,蜗居城中村14年,让10000个病人家庭好好吃饭

这不公平。他说。

与医院一墙之隔,城中村里的一个“共享厨房”接纳了这群各怀心事的人。

每天,病人和家属离开浑浊压抑的病房,带着食材走进这里,在锅碗瓢盆的碰撞,和小米椒炒出的油烟气中,获得暂时的逃离与喘息。

他们把这里称为:抗癌厨房。

01

厨房临街开着,雨棚伸到了巷子中央,路过时锅勺齐响,菜饭飘香。

不清楚的还以为是谁家设宴,半个村的亲朋好友都来帮忙。

去年9月,纪录片《人生第一次》的导演黄远来到这里时,第一印象也是热闹、舒服。“像回到小时候老家的凉亭,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在这里得到慰藉。”

只有待得够久,才能发现这一片热闹下藏着强打精神的悲凉。

有人颠勺的手上挂着病号手环,有人帽子下藏着化疗后光秃的头顶,还有人手术后留下40厘米长的、从前身到后背的伤疤。

有人说着说着被烟熏出眼泪,有人来着来着某天就消失了。

灶的主人熊庚香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不要想那么多,吃完这顿饭再说。

2003年,还是农民的熊庚香和丈夫万佐成来到这个城中村的小巷,开了家早餐店。巷子一墙之隔的地方,肿瘤医院为他提供了足够的客源。

三年后的一个早上,老万正在炸油条,一对夫妇带着身患骨髓瘤被截肢了的孩子来吃早点。

吃罢,孩子父母小心翼翼地问,能否借下火给孩子做顿饭。

孩子病重,闹脾气,外边买的饭菜都不吃,就想吃妈妈做的。

这个妈妈找了很多地方都被拒绝了,最后才找到了这里。熊庚香看了看孩子十来岁的小身子骨,和他空落落的一只腿,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你来吧,天天炒都没关系。我反正都是要做早点的,炸完油条的火还旺,你来就行。

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牌倒下了。接着一传十十传百,半个医院的人都知道了这里。越来越多的人过来借火做饭,每天少则三十人,多则上百个。

病友们聚在一起,做饭之余互相打气“抗癌厨房”的名字就这么叫了起来。

炉子不够用了,老万自费买了十多套厨具和炉子。借火最初是免费的,后来有家属觉得过意不去,提出要付钱。为了维持基本的开支,也为了让家属安心,炒一个菜收5毛。

这个价格持续了整整10年,直到2016年物价上涨,才调整为1块钱。

别小看这一块钱。虽然医院也提供饭菜,五元、八元也能吃到荤素不等的菜品,但面对高昂的治疗费,病人和家属还是能省就省。

也不完全为了节省开支。让病痛中的家人尝到属于“家”的味道,向家人表达爱意,或许是来到这里更重要的意义。

曾经有个四十几岁的女人路过,看到家属们在做饭,一时感慨万分。她拉过万师傅说,好遗憾母亲住院时没有这样的地方。

如果早点遇见你们,我心里的遗憾会少一些。

厨房是开给病人的,更是开给家属的。万佐成算了一下,14年来,接待过的病人和家属早已过万。他明白,有的病治不好,但让病人吃好,家属的遗憾就少一些。

02

走在江西省肿瘤医院里,你会看到人们拎着各种颜色的塑料水桶。他们并非去洗衣洗澡,而是装上菜肉,要么刚从厨房回来,要么在去的路上。

饭点前后,厨房里各种声音都有。嗡嗡的是冒起的压力锅,吭吭的是刀在剁菜板,把特产小米椒碎往热油里一扔,刺啦一声,鲜香辛辣的味道瞬间升起来了。

有人说,在这做菜,有家的感觉。

老夏算得上厨房的“常客”自从五年前妻子患上宫颈癌开始住院,他便开始了陪护生活。

如今,他的橙黄色塑料水桶已经褪色到接近透明了。

老夏生性乐观,出没之处总伴随大嗓门的笑声。黄远就是被他的笑声吸引的,这人特别好玩,跟谁说话都在打趣。

有人问老夏,你妻子什么病呀。老夏指了指自己的脑袋;脑子进水了。人家说(骂)你脑袋进水了,她就是脑袋进水了。说罢又哈哈大笑起来,嘴里的豁牙清晰可见。

老夏对妻子实行“鼓励疗法”每天变着花样夸她——老婆最棒,老婆今天又漂亮了一点呢。

妻子半恼半笑,甩给他一个自行体会的表情。

他还喜欢给妻子唱歌——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为什么天边没有云彩,只要哥哥你耐心地等待哟,你心上的人儿就会跑过来哟……

振奋的歌声落在空旷沉闷的病房里。大概是歌词引发了思绪,妻子把头歪向一边,眼泪顺着眼角落了下来。lz16.cn

老夏一边附身擦泪,一边重复着,只要哥哥你耐心地等待哟,你心上的人儿就会跑过来哟。

妻子的病已经很严重了,由于癌细胞转移,脑部水肿压迫神经,她失去了行动能力,话也说不出,只能发出哼哼的叫声。

妻子痛,老夏也跟着痛;妻子睡不着发出痛苦的呻吟,老夏也跟着睡不好。为了治疗妻子,家里已经花了一百多万。别说是有钱人,就是金山都给你搞倒咯。

只有拎着那个褪色的水桶外出时,他才感到少有的轻松,从厨房的人情味和烟火气里,获得暂时的逃离与喘息。

我一天到晚,除了炒菜宽心点,在医院里面就像坐牢一样。

老范也不喜欢待在医院里。每次化疗结束,他要么是窜到别人的病房唠嗑,要么是跑到老万那儿“指挥炒菜”。不像个病人,倒像来查房的医生。

一年前,他检查出肝部患有肿瘤,如今肿瘤已经取出来了。

万师傅这儿人多,老范逢人就舞着拳头比划,这么大,(肿瘤)这么大。说到兴奋处,还掀起衣服让人看自己身上的伤疤。

末了,这位“人生导师”总不忘鼓舞下其他人,高兴一点。

你(脸色)不好看,家人(脸色)也不好看。

03

见的人多了,老万从菜品里就能看出病人的情况。清汤淡菜突然换成了大鱼大肉,或许是个不好的迹象。一个50多岁的女人就更换过丈夫的菜谱,把常吃的炒青菜换成鱼和鸭肉。

丈夫吃不下,饭菜倒掉了。

没过多久,丈夫就离世了。吃不下东西,人就快不行了。

因此,如果家属做饭时将饭菜捣得稀烂,也不是个好征兆。

不论厨房里的欢声笑语如何存在,对病情恶化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始终是这里绕不去的暗礁。

曾经有个30多岁的男人被诊断为癌症,老万眼睁睁看着他从健壮变得瘦弱。

他安慰他,三分治,七分在精神。

后来这个年轻人再也没出现。也不知道是死是活。

一个大叔在厨房隔壁租住过几晚,熊阿姨曾看到他独自落泪——他儿子55岁,肝癌晚期。

还有个独自来南昌看病的乡村女老师,坚信“坚强的信念和乐观的心态”是对抗疾病最好的药方。

每天早上六点准时起床做早操,对着大树唱歌,从《长相依》、《杜十娘》唱到《常回家看看》。

为了节省床位费,她没让丈夫陪护。

每个来人都藏着一把辛酸泪,老万夫妇打心眼里心疼他们。

为了方便病人,厨房365天无休,甚至除夕都在开火。医院不休息,我们不休息。

老万还把电话号码挂在墙上,标注“24小时服务”。

到我们这里的,都好可怜。我们再苦再累,都没有他们难。

他俩常常这么说。但其实,他们的生活也不容易。巷子所在之处是南昌著名的城中村,是“脏乱差”的代名词。这条不过300米的小巷,分布着十多家廉价旅馆,三十多个小饭馆。

夫妇俩租住了两间20平米的屋子,他们和孙女住一间,儿子单独睡一间。屋外是露天的厨房,屋内是捡来的家具,各种塑料袋杂乱无章地塞满了橱柜。

说来,夫妇二人也算病人家属。

十几年前,儿子开的木碳厂倒闭后,儿子因此精神变得不正常,一家人花了40万也没治好。

熊阿姨想不明白,问医生也问不明白。我儿子能吃能睡,也能跟人说话,怎么会有精神病呢?

念及儿子,她有些伤感,我想多做好事,下辈子修个好好的儿子。他们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这一切。邻居来买油条,不收钱,过年过节谁家用火缺煤,随便拿,也不要钱。

他们对街坊们感到抱歉,毕竟巷子不过3.5米宽,那么多人挤在这里确实会妨碍进出。

没想到街坊们不仅没有抱怨,还把自己不用的锅碗瓢盆都送来。

十多年来,房东也没给他们涨过房租。

腾讯新闻前往拜访时,看到有街坊特意送来母鸡,硬塞给熊阿姨。

阿姨怎么也没收下,对方说:你不吃,可以给病人吃啊。

End

2018年,万佐成、熊庚香夫妇登上“中国好人榜”当地政府也拨款修建了房屋、补贴了房租。他们现在的心愿只有一个,继续在这待下去,陪伴一拨又一拨病友。

14年了,日子一天天过着,旧人离开,新人到来。

很多病人家属跟老两口成了朋友,出院时前来道别,给他们送上自家种的红薯和花生。

那些离世了的病人,家属路过时也会轻轻说一句,人走咯。

像锅里升出的烟,轻飘飘,又把人呛出了眼泪。

纪录片播出前,黄远联系了老夏和老范。人生导师,老范的病情在逐渐好转,病灶已显示阴性。而老夏的妻子却永远地离去了。没办法,她丢下我不管了。

黄远还记得在病房里,老夏唱起《敖包相会》只要哥哥你耐心地等待哟,你心上的人儿就会跑过来哟……

歌声落在沉闷的病房里,妻子说不出话,把头转向一旁,眼泪顺着眼角滑下来。

图片来自纪录片《人生第一次》第九集《相守》

文|亚热

来源十点人物志(微信号: sdrenwu)

参考资料:

1、纪录片《人生第一次》,导演黄远@tuoaotou在哔哩哔哩的留言

2、《【特写】便民灶上的抗癌细节》 界面新闻

3、《癌症病友厨房:每道菜,都是一味人生》 南方周末

4、《老夫妻为癌症家属办”共享厨房“,17年帮助一万多人》 紫牛新闻

5、《小巷子藏露天厨房,街坊不驱赶,还送锅送菜刀》 萤火计划-腾讯新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语录集 » 这对老实夫妻,蜗居城中村14年,让10000个病人家庭好好吃饭